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官随笔
沐浴诚信之光 筑牢法治信仰
  • 作者:王婷婷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07日

  在法院执行干警的手机上,有这样一个微信群,平时悄无声息,每到凌晨四五点钟,群里总是捷报频传;有这样一场抖音的直播预告,叫做“凌晨五点现场直播,如何叫醒‘老赖’?欢迎围观”;有这样一个工作方案,经常需要在房顶、地下室里周旋,需要在羊肠小道上演斗智斗勇的动作大片。

  以上这些,不过是聊城法院常态化开展“凌晨执行行动”中普通的片段。全力维护胜诉者的合法权益,不断打击失信者的生存空间,这是属于司法机关对诚信一贯的坚守。从中国晚清的《大清民律草案》中对诚信的规定,到将诚信原则写在《民法典》的第一章,使诚信原则被称为民法的“帝王条款”,法治建设书写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非凡篇章。

  构筑诚信聊城,沐浴诚信之光。光是什么?光是安全。从严惩医保骗保、校园贷款等花样翻新的诈骗犯罪,到打击吴学占、唐金文等我市黑恶势力,累积执行黑恶财产9亿多元,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处于低位,使我们聊城成为最安全的地区之一。

  光是什么?光是发展。从听取各界意见,了解疫情之下“企业想要什么”“司法能做什么”,到依法推动省内负债规模最大的泉林集团等23家公司实现成功重整,化解不良债务492亿元,盘活土地资源2264亩,安置职工10754人,让依法经营、诚实守信的债务人可以从头再来,让我们聊城成为经济发展最稳定的地区之一。

  光是什么?光是公正。从审理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,判决善意助人者不用担责;审理医院号贩子逃跑摔伤索赔案,判决追赶者不用担责……通过一系列的司法判决,鼓励互帮互助、增进社会互信,让广大群众知道法治社会提倡什么、反对什么、禁止什么。“一仗接着一仗打。”公平正义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鲜亮底色,让我们聊城成为对司法公正最有获得感的地区之一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,法治兴则国兴,法治强则国强。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法治经济。在扫黑除恶、攻坚执行、一站式建设等一场又一场硬仗中,我们看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,人民群众广泛参与,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展现蓬勃生机,我们看到聊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一个经济发展、社会公正、充满活力的诚信聊城正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。树牢法治信仰,沐浴诚信之光。光在哪里?那些讲诚实、重信用、说实话、办实事的人在哪里,光就在哪里!那些做人清清白白、做事坦坦荡荡的我们就是光!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