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法官,我感觉前面有光了!”结束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未成年子女的回访时,孩子妈妈的一句话,让我瞬间湿了眼眶。
时间拨回到三年前。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,父母离异、跟随母亲生活的明明,回父亲家中拿取自己的生活用品时,亲眼目睹了父亲被杀害的案发现场。明明自此留下了心理阴影,晚上不敢独自入睡,经常做噩梦,从性格开朗变得敏感、沉默寡言。
故意杀人案被告人很快被绳之以法,但对被害人未成年子女造成的心理伤害,却成了我的一份牵挂。
我常常打电话联系明明的妈妈,了解明明的生活和学习近况,并利用我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,指导母子两人加强沟通,帮助他疏散心理阴霾。
今年4月的一天,明明妈妈给我打来电话求助,听上去很焦急,“胡法官,我们家孩子最近不愿意跟我交流,还结交不良少年,偷着用我的手机支付,买东西给他们,你看看该怎么办?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他。”
明明的妈妈三年前改嫁,去年生完二胎,独自在家带娃,全家只靠明明的继父上班赚钱维持生计,生活比较困难。二胎生活的忙碌与焦头烂额,让明明妈妈疏于跟明明沟通交流,有时孩子犯了错就是批评、指责,久而久之,孩子遇到问题,不再愿意找妈妈倾诉。
但我深知,明明小小年纪就受到命案现场的刺激,心理本就敏感,也缺乏安全感。加之此时他正处于青春期,母亲如果不能积极将孩子揽入怀里,反而向外推,长此以往,只会让母子两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。在妈妈这里找不到安全感,明明自然会从别的渠道寻求庇护。
接下来的几天,我一边利用休息时间,帮助明明妈妈分析分辨孩子做出各种举动的原因,告知她作为家长、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,要学会理解孩子,主动跟孩子平心静气地沟通,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。更重要的是,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,不管他犯了什么错,都要慢慢帮其分析讲道理,成为孩子心灵得到庇护的港湾,发生问题不能冷战,更不能在家庭中使用言语暴力。
另一方面,我又通过妈妈征得了孩子的同意,按照与妇联建立的合作备忘录内容,向妇联发函请求提供一个针对性比较强的心理咨询师,到法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,对明明进行一对一专业心理疏导。
4月 28日下午,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,我见到了明明和妈妈。上初中的明明,个头与年龄不相符,小身躯很瘦弱,像个小学生。刚见面时,他安静又拘谨地坐在椅子上,抠着手指头。我尝试着跟他沟通,引导他聊聊家里的事、学校的事,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、困惑、表达自己的情绪。随后,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了专业心理危机干预,可以感受到,明明紧张的情绪逐渐得到了缓解,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也逐步顺畅。
心理咨询师和孩子交流的同时,我与在旁边房间守候的明明妈妈继续交流。她敞开了心扉,从自己幼年家庭不幸到婚姻失败,再到孩子遭遇重大心理冲击。她诉说着,眼泪止不住地流。我耐心地倾听着,针对她表露出的问题,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。一番畅谈下来,我能感觉到,她的心结也慢慢打开了。
“这些年我很无助,我自小没有父母,又早早辍学,文化水平不高,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交流。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,看似距离很近,但随着他慢慢长大,中间就像隔了一座大山,我走不到他的心里去,总觉得他不懂事,不体谅我。通过您的指导,我才意识到是我的问题,也知道了正确的教育方法。法官,我感觉前面有光了!”
是啊,这光,会越来越明亮!